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垃圾分类有助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2015-07-03 09:19:21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陈新

  在嘉善县姚庄镇银水庙村和北鹤村,家家户户门口有两只垃圾桶,一只放可回收生活垃圾,另一只放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姚庄镇日前试点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收集到的可回收垃圾转送到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转化为可利用的化肥。毋庸置疑,开展垃圾分类,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有效方式。在处理前对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分类,既能解决垃圾处理量日益增加的难题,同时也能够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人口的快速集聚也造成了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从而形成“垃圾围城”之势。生活垃圾处理难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成长中的烦恼”。在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从而最大限度地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是解决“垃圾围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最佳出路。可以说,打造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近年来,嘉兴市区开始逐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社区,添置安装垃圾生化处理装置,并在每个单元设置分类垃圾桶,将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从源头上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运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一方面,缺乏资金政策保障,特别是垃圾分类管理有关资金难以落实到位,影响了试点的进一步推广。另一方面,资源化利用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对生活垃圾还缺乏有效利用。此外,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够强,大多数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还停留在浅层次。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建设“两美”嘉兴的今天,推广垃圾分类,既是大事,也是难事。要想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系统研究。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推动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如采取先干湿分离、再全面分类等措施,通过分类处理体系建设,促进垃圾分类长效化。其次,加强宣传,引导居民广泛参与。通过多渠道宣传,促使市民思想上转变观念,行动上配合实施,营造人人参与、户户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合心合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良好氛围。再次,加强分类指导培训,提高分类效果。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进社区、入企业开展培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能力,共同建设美丽环境,携手共创美好生活。

编辑: 孙璐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