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全市59座废弃矿山沙漠变绿洲
2015-10-26 09:09:40 来源: 湖州日报 作者: 张慧莲

  一阵秋风吹过,绿中带黄的小草随风摇曳,远远望去像是给大山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地毯……日前,记者来到位于长兴县的南太湖钱家岭废弃矿山治理项目现场,看到了这座废弃的矿山正焕发出盎然生机。

  钱家岭废弃矿山治理项目是我市今年实施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之一,目前已经投入治理资金310万元,已基本完成复绿工程。该工程通过山体削坡、挂上特制的大网,再喷洒一种混合植物种子、有机肥料、粘合剂等物质的土壤,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植被群落,达到“森林化”的恢复效果。

  废弃矿山治理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市秉持“两山”重要思想,全面开展关闭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工作,目前已初显成效。从市矿山企业综合治理办公室获悉,自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98座废弃矿山治理,截至目前,共完成废弃矿山治理59座,其中复绿36座、复垦12座、建设治理用地11座,投入治理资金近4亿元,完成治理总面积17699亩。“今年春天的时候去了西塞山,一到那儿就被成片的油菜花给征服了,特别美。”市民孟月秋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手机里拍的照片,她表示,明年要拉着没去过的小伙伴一起欣赏。记者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原西塞山废矿复垦项目现场看到,当地的村民在厚实即可耕作的良土上,正背着除草机清理杂草。“把杂草清理干净了好洒菜籽,来年就能看到油菜花了,今年来玩的人可多了。”正在干活的陈大伯笑着说。

  昔日满眼破碎陡峭的山体、起伏不平的宕底已经不见了,西塞山废矿变良土已经成为我市废弃矿山“变废为宝”的生动缩影。该矿在2014年9月完成全部治理工作,治理总面积为1730亩,复垦面积为820亩,重现了“西塞山前白鹭飞”的美好景象。

  今年以来,我市废弃矿山治理又添新样板,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景则景”全面治理要求,让废弃矿山华丽变身建设用地、耕地、景观绿地等。同时,为保障治理效果,实行“一矿一档”,建立了废弃矿山治理档案,对治理全过程进行追踪,有效杜绝了借废弃矿山治理之名变相开矿。“下一步按照废弃矿山专项行动实施意见,加大推进治理力度,攻坚破难,全面推进废弃矿山治理任务,同时进行不定时监督巡查,对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提出合理意见,确保今年完成治理50%以上的目标任务。”市矿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 孙璐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