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环保频道 > 及时报 正文
绿水青山之安吉
昔日开山挖矿 今朝养山富民
2016-08-15 06:58:06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江帆 邓懿

  浙江日报8月15日讯 “余村一天天的变化,让余村人越来越能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重大意义。”多年以后,回想起安吉县余村关停污染小矿山和水泥厂的举措,村委会主任潘文革心中的感慨依旧难以平息。

  曾经,山里优质的石灰岩资源,让余村成为安吉县规模最大的石灰石开采区、长三角建筑石料的主要供应地。经年累月的开采,让竹海胜地因此蒙尘:淤泥沉积,部分河床在35年内抬高了2米,河流断面“比黄河水还要浑浊”。

  2005年,余村毅然关停了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300万元效益的3个石灰矿。挥别“母亲产业”,潘文革坦言当时村里顶着压力——全村280户村民,一半以上从事与石矿有关的工作。

  2005年8月15日,在余村村委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简陋会议室,潘文革清晰地记得,当时村党支部书记鲍新民汇报到关停污染小矿山和水泥厂来修复绿水青山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告诫余村人:“不要迷恋过去的发展模式,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同时,习近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让余村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呵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的信念从这里茁壮成长,成为浙江人的共识和坚守。

  余村的绿色蜕变,从此迈出了“加速度”。安吉县将余村划出了“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田园观光区”3个区划,将村民生活、生产与发展空间重新布局。“当初关矿山时,都以为好日子结束了,谁知道好日子才开始。”俞金宝说,当年跟他一起在矿山工作的同事们,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有的承包生态游,都和他一样尝到了“生态红利”。10多年来,余村全村三产从业人员从85人增至341人,集体经济总收入从55万元增至304万元,人均纯收入从7576元增至32990元。从过去的卖石头到如今的卖风景,余村的10年之变,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最生动的印证。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民”,从“石灰村”到“美景村”,“幸福余村人”的美好梦想照进了现实。“石矿关闭的时候,老百姓也曾犹豫过。没想到如今余村的旅游年收入已达到1500万元,是10年前卖石头的5倍之多。”潘文革说,余山村依旧过着背靠大山的日子,只是走上了一条绿色之路。

编辑: 孙璐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环保新闻网"或电头为"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环保新闻网",并保留"浙江环保新闻网"的电头。
新闻热线:0571-85310331 网站电话:0571-85361818 网站总监:庞世豪
服务百姓、贴近政府、打造权威媒体。

  • 【专题】中央环保督察即时报

  • 武义稻田现巨型龙舟

  • 1
  • 2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