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记者探寻进行时

“五水共治”:南湖区治水翻开岸绿、水清、鱼欢新篇章

回访三年治水承诺 寻找“五水共治”蝶变样板——南湖篇

发布时间:2016-12-23 12:37:12 来源: 浙江在线 钱华良

  编者按:作为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率先感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发展压力。2013年,浙江主动调整进入新常态,打出了一套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组合拳。

  全省各地纷纷响应,绘制“治水”蓝图,定下治理目标。从2014年年初起,全省11地市90个县(市、区)连续半年时间,在浙江日报上以“五水共治百城擂台”为题,刊发各地“五水共治”作战指挥图和治水承诺书。如今,近三年时间过去了,当年的承诺有没有从“纸上”落到“地上”?

  即日起由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浙江新闻App、浙江手机报组成的新闻报道组将前往各地回访三年治水承诺,汇集各地治水经验,寻找因“五水共治”而发生美丽蝶变的浙江样板。

  浙江在线嘉兴12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钱华良 编辑孙璐)精致的农舍,蜿蜒的石板小路,依依的杨柳,清清的河水……这一切把江南水乡南湖勾勒出浪漫色彩的美丽意境。

  南湖区有着39.6平方公里的水域,1595公里的河道,近年来,南湖区根据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以治水拆违为载体,下大力整治遍地开花的生猪养殖业。

  美丽如画的由桥村

  铁腕治水

  治“三河”换得一方清水

  日前,“治水承诺大回访”新闻报道组记者来到新丰镇竹林村,放眼望去,四周满是绿意,生机勃勃。车到村口,只见一棵古银杏树参天而立,树根蜿蜒裸露。村民们或聊天,或三五一群地晒着太阳,甚是温馨。

  追溯上世纪80年代,人们为了发展,恰好竹林村也巧缘成为内地供应香港生猪基地。往后的几十年里,以竹林村为圆心,养猪业的区域半径向南湖新丰、凤桥,平湖曹桥,海盐西塘桥等地扩展。高峰时期,南湖区年存栏生猪达108万头,占嘉兴全市的四分之一。由此成为长三角地区名副其实的养猪大区。

  村民们的收入多起来了,可环境因养猪而污染了,河浜变得又黑又臭,夏天蚊蝇成堆,整个村子的空气中弥漫着臭味,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昔日被猪舍占领的河岸,如今变得水清岸绿

  面对这样的环境,嘉兴市和南湖区曾多次进行整治,可到头来仍然收效甚微。

  2013年3月的一场黄浦江死猪事件,一下子把竹林村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生猪养殖集中的南湖新丰镇、凤桥镇等地成了众矢之的。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当地痛下决心、迅速行动,聚全市之力,以减量提质为目标,以治水拆违为载体,倒逼生猪养殖业转产转业。

  在采访中,南湖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场以生猪养殖业整治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卫战中,从2013年破局、2014~2015年攻坚,2016年全面巩固。全区共投入12.6亿元的转产转业资金,期间拆除禁、限养区违章猪舍555万平方米以上,涉及2万养殖户,散户实现全面退养。全区生猪存栏量从2012年最高峰的108万头骤减至4.23万头,削减量率96.08﹪,规模化养殖率达100﹪,有五家养殖场成功创建‘美丽牧场’。严格落实生猪养殖管理制度,做到减猪舍、减总量、减污染源‘三减’同步。”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转型,南湖的水质从2013年的劣Ⅴ类水到目前的跨行政区交接断面平均水质III类水质,实现四年三级跳,跨行政区域交界断面水质考核连续11个月保持优秀。”

  猪舍墙砖变身美丽漫步道

  河浜变清

  昔日猪村蝶变成“美丽乡村”

  在新丰镇竹林村,这个曾经世界闻名的养猪村,如今已经大变样。随着全村38.7万平方米违章猪舍全部拆除,1200多户农民为了环境放下了养猪生计转产转业,580亩土地重新复垦用作农田和耕地,37公里黑河、臭河、垃圾河全部完成整治,曾经猪舍遍布、污水横流,河浜又黑又臭,苍蝇蚊子漫天飞舞的竹林村变了。

  “以前我们这里确实很脏,家家户户都在养猪,人还没有走进村子,老远就能闻到臭味,那时侯,我们南湖有句顺口溜,‘南湖养猪看新丰,新丰养猪看竹林’也就是说我们竹林村的养猪程度是何等得大。”村支书陈云华带着记者绕着村子边走边说,“如今,通过拆违禁养,村子干净了,环境变美了,百姓从心底感到高兴,现在你让村民再养猪他们也不干了。”

  村民周根荣从1985年起就从事生猪养殖,拆前他家的猪舍就达3650.2平方米,年出栏生猪2500余头,母猪150头,是禁养区内最大的养殖户之一。

  为了配合治水,周根荣从2013年率先动手拆掉了违章猪舍后发展园林苗木经济,注册成立了嘉兴市南湖区新丰森荣家庭农场,2015年又拓展了花卉展示、草坪婚礼、农家乐等乡村休闲项目。

  周根荣家的猪舍华丽转身

  陈云华告诉记者:“周根荣在我们村是最大的养猪户之一。在治水工作开始前我们也有很多顾虑,生怕村民们不肯拆,后来我们就先做周根荣的工作,没想到周根荣很爽快地答应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共产党员,在治水上我一定要以身作则积极配合’。由于他的配合,使我们村在拆除违章猪舍时相当得顺利。”

  如今,周根荣的“嘉兴市南湖区新丰森荣家庭农场”成了村民平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而在大桥镇由桥村,记者同样也感受到治水带的变化,漫步河边小道,记者发现与众不同。 “你看这铺小路的红砖,是我们用猪舍拆下来的墙砖,还有我们把清淤挖出来石板做成景观小桥,把猪舍的木档改为河道的生态驳坎,这样做也是为了减少了垃圾废物利用,也为鱼虾等水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村支书魏良告诉记者说,我们村以前也和竹林村一样,每家每户都养猪,河浜边都是猪舍。通过铁腕治水,两年来我们共拆了27万平方米的猪舍。接下来我们将根据水质情况,适时种植沉水植物。

  为了巩固和长效治水成果,由桥村还通过第三方运维机制,聘请嘉兴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对由桥村农村生活污水终端进行养护。

  河边的违章猪舍不见了,水清了,河里的鱼、虾重新归来了。

  最后魏良悄悄地向记者透露说,现在我们村的河浜水质已达Ⅳ类,为了巩固成果,明年将再推“美丽乡村”升级版。

  美丽生态牧场嘉兴科皇牧业有限公司

  促转型

  生猪养殖华丽转身

  新丰镇作为南湖区养猪大镇。说起养猪污染,嘉兴科皇牧业有限公司(下称:科皇牧业)总经理宋国光却很有话:“以前,我们这里只能用一字来形容‘臭’。从2013年开始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我们养殖业主的心态已经完全发生了转变。以前是政策要求我们处理排泄物,现在叫我直接排放我都不肯,因为猪粪经过科学处理后就是宝贝了。”

  养猪作为当地的经济支柱,曾经为这里的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而现在,记者在新丰镇发现,曾经养猪大镇,如今已没有昔日的臭气刺鼻、污水横流的现象,随处都是清澈见底、垂柳拂堤的美景。

  用科皇牧业总经理宋国光的话说,我们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为了探索畜牧业转型升级,2015年公司与浙江农科院联合开发了一整套“超级滤膜污水集成处理系统”有效解决了养殖污水的综合处理,并获得了省、市、区领导的好评。

  站在新丰镇栖凰棣村蜿蜒的漫步道边,这里的空气是如此清新,丝毫没有一点异味,看到一排排猪舍,才知道这里原来是一个养殖场,占地60多亩的嘉兴科皇牧业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据了解该公司拥有经产母猪300多头,年存栏3000头,出栏6000头,在当地算是一个大型的养殖场。

  嘉兴科皇牧业有限公司的污染物处理系统

  一套日处理50吨的养殖污染物处理系统正一刻不停地运转着,粪尿干湿分离后,粪便经堆积发酵,可以用来种植有机蔬菜。污水经过多级过滤,去除大量SS,然后进入厌氧池发酵,沼气发电,沼液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引入以稻草为原料的生物质池消纳,之后再流入狐尾藻生态湿地。最后经多级滤膜浓缩系统,吸收大量的氮和磷及有机质,最终实现达标排放。

  此外,在围绕“规模、生态、美丽”的目标,科皇牧业积极投入,开展养殖场内外环境综合提升,并按照“洁化、绿化、美化”的要求,种植绿色植物,统一粉刷墙面,体现牧场特色和文化元素,将养殖场营造为“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美丽生态牧场。

  “我们还投资230万元进行病死猪处理系统及雨污分离系通,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进行24小时监控。”宋国光说,现在在我走到哪都能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了解各个生产环节。

  通过资源化利用猪场排泄物,科皇牧业每年可为周边农家提供大量的有机肥,不光废物得到有效利用,还为土壤改良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技术上得到保障,更要有制度保障。过往多用于化工、印染等高污染风险企业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如今也出现在了嘉兴生猪养殖行业。2015年,科皇牧业投保了环境污染责任险,成为当地养殖类环境污染责任险第一家。

  整治后的新丰镇杨庄村香花桥浜

  另据南湖区治水办了解,目前南湖区保留有9家规模生猪养殖场,其中,有5家在今年申请了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并全部创建成功。

  同时,随着治水的深入推进,南湖区以治水为突破口,治出转型升级、治出“金山银山”,“养什么都可以,但是养什么都不能污染环境”的意识已深入人心,许多养殖户主动关停了污染大的畜禽养殖场,改为经营高效生态农业,依托“五水共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成果,发展民宿经济,努力把“青山绿水、田园野趣”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

标签:治水 南湖 河道编辑:仲瑶卿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